朱德——两袖清风 清廉一生
来源:清廉赣州 作者: 日期:2025-03-03 15:57:16
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按原定计划南下广东。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受了失败,许多人离开了队伍,部队一路溃散。为保存革命火种,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余部转战粤闽赣湘边界地区。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按原定计划南下广东。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受了失败,许多人离开了队伍,部队一路溃散。为保存革命火种,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余部转战粤闽赣湘边界地区。
部队一路上受到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战士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当时的起义军由旧军队起义而来,部分士兵还保留着旧时习气。在那个“有枪就是王”的年代,有些士兵忍受不了生活的艰辛。到达信丰县城后,有的到商铺敲诈勒索抢东西,有的到饭馆吃饭不给钱,有的拿手榴弹到当铺要“当点钱花”。朱德、陈毅立即把部队拉出城外,枪毙了3名带头的破坏分子,并严肃声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须军纪严明,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
除了对士兵严格,朱德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时时以身作则。再艰苦的生活,他也从不叫苦,从不给自己搞特殊。不论行军还是打仗,朱德总是和士兵们在一起,经常给大家讲革命道理,指出革命的光明前途。他满怀信心鼓舞战士们,要大家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在旧式军队里,等级森严,军官与士兵生活待遇悬殊。但现在身为军长的朱德,却和普通士兵一样吃大锅饭,一样穿灰色粗布军装。行军时,朱德把自己的马让给大家驮东西,或者给伤病员骑。他和士兵们一样肩上扛着步枪,背着背包,有时还搀扶伤病员,帮他们背枪。后来,在南昌起义军中任总指挥部警卫班班长的粟裕回忆朱德:“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动着大家,对稳定军心起了极大的作用。”
1927年10月下旬,部队到达赣粤边境的大余。朱德在这里对起义军进行了著名的“大余整编”。整顿了党、团组织,加强了党对起义军的全面领导;整编了部队,使部队战斗力大为增强。
当时已近初冬,战士们还穿着起义时的单衣单裤,而且经过几个月的征战,早已破烂不堪,有的战士甚至连草鞋也没有。部队药品奇缺,粮食严重不足,大家经常忍饥挨饿,十分艰苦。虽然起义军在路途中打过土豪,筹过军饷,但杯水车薪。
大余城商业发达,可起义军不向广大商家和人民群众摊款派捐。如何解决起义军的困难呢?朱德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有个万把块钱,战士们的困难生活将能大大地改善一下!”朱德苦笑。
为了革命,再艰苦的生活朱德也毫不在乎,为解决部队的困难,朱德总有办法。
朱德让毛泽覃找来大余商会的会长,他要向大余商会的老板们“借钱”,朱德向大余商会写下一张借条,公开向商会借钱一万元。同时,他给逃往广东省南雄县的国民党大余县长吴炬光写了一封信,信中言明国民革命军向大余商会借了一万元钱,要吴县长回来后拨款归还商会。起义军离开大余不久,吴炬光从广东南雄回来,看到朱德留给他的信,百感交集。据《陈毅传》记载:“当时江西由滇军将领朱培德主持军政,各县主政的多云南人,吴炬光也是,且在云南时与朱德有过旧交。朱德乃在县商会筹得一万多元经费,说明为借用,并留信请吴炬光县长拨款归还。”于是吴炬光按国民革命军借款,从县府库里拨款一万元“还”给了大余商会。这样,朱德借得一万元大洋,极大地改善了起义军的经济状况。
筹到钱以后,朱德还是一样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不给自己搞任何特殊,不认识他的人都把他当作一名吃苦耐劳的老兵。不久,朱德从江西崇义山区前往湘南汝城去和范石生部商谈合作事宜,路上遭到土匪袭击。但土匪们看到的只是一名身穿粗布军装的老兵,淡定的朱德对土匪说自己是“伙伕头”,机智地骗过匪帮,安全脱险。
大余“借钱”是朱德在极端困难时期为起义军借钱,可朱德也曾为了自己“借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1937年11月,正是全面抗战时期,朱德得知自己的母亲生活艰难,只好向好友戴与龄写信求助:“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而且朱德同时写明:“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这就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却与普通士兵一样,没有积蓄,连寄钱尽孝的能力都没有。两袖清风,清廉一生,从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哪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德也是这样。衣服穿了多年,领口、袖口、肘部和膝盖处都打了补丁,还继续穿;睡的是一张旧棕绷床,床单、被子、褥子都打了补丁,用了二三十年。朱德曾作过一首诗,诗中写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这也是他长久躬身实践的总结。
责任编辑:王美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