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朱德在犁铺头的故事 四川省玉阶文化基金会
 所在位置:首页>朱总司令生平 > 朱德的故事 >
【党史故事】朱德在犁铺头的故事
来源:《韶关市红色故事》  作者:  日期:2024-05-08 15:47:20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之后,起义军南下广东,转战潮汕失利。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进驻粤北,在犁铺头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最后挺进井冈山与毛泽东部队胜利会师。朱德在犁铺头的这段革命历史,是朱德革命生涯的一段重要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史和建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粤北革命斗争史不可忘却的一段光辉历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一、与范石生合作进驻犁铺头
  1927年南昌起义军主力南下广东潮汕失败后,朱德率起义军余部1000余人北进,在潮州饶平茂芝召开干部会议。根据粤赣湘边区敌人力量薄弱且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决定率部队穿山西进,前往江西,开始了艰难的转战之旅。
  1927年11月下旬,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和赣南三整,朱德部队得到了精神和耐力上的磨炼,但时近隆冬,部队指战员仍衣衫褴褛、被服不全,缺乏枪支弹药,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困难。此时,朱德义结金兰的讲武堂同学范石生率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正驻防在湘粤边界。从报纸上得知此事的朱德立即派人与范石生取得了联系。出身滇军的范石生与粤系、桂系军阀素有矛盾,和蒋介石矛盾更是尖锐,他同情革命,对文韬武略身怀报国情怀的朱德倾慕不已。作为客军驻防的范石生也期望与朱德开展合作,扩大自己的力量。
  正值各路军阀相互混战之际,朱德决定利用这一时机开展统战工作。经部队领导讨论同意,朱德率部于11月下旬到达湘南汝城,与范石生建立统一战线,达成合作协议。范石生同意朱德提出的部队编制、组织不变,要走随时走的要求。朱德部队在掌握了主动权,确保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的前提下,以范石生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〇团的番号隐蔽在十六军,朱德化名王楷,任十六军总参议、四十七师师长及一四〇团团长。物资上,范石生按一个团的编制给朱德部队发放了薪饷及棉被、弹药等,军需困难得到解决,部队军容风貌焕然一新。
  12月上旬,国民党护党运动失败,十六军移防粤北,一四〇团随军南下。朱德率部来到他的祖籍地韶关,开始新的革命生涯。朱德率部随范到韶关后,先是住在韶关西河坝天主教堂,后因在西河坝目标大,出了什么事不方便撤离,于是转移到韶关城西北约三十里的犁铺头。
  这一时期,范石生部驻城内东河坝,朱德以十六军总参议名义,不时进城与其会晤。朱德总是骑着骡马进城,后面跟着四挺手提机关枪的卫兵,很是威风。他们共同回首了年少读书时的意气风发、并肩作战时的豪情壮志,在谈到中国革命的现实、前途和命运时,感慨万千。在反蒋问题上,他们彼此志趣相投,相谈很是融洽。在朱德的影响下,范石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本着谈判中的三大原则之一,朱德部队与范石生合作时,内部的组织和训练工作等完全由自己安排,范石生不得干涉。同时,部队的指战员还以同乡、同学或亲友的关系,在十六军中宣传共产主义和马列学说,播散的革命种子。在这革命低沉的时期,十六军官兵在起义军革命精神的影响下,思想情绪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少人又开始唱起北伐时激昂的《国民革命军军歌》。对于这些事情,范石生听之任之,从来不予过问或制止,听凭朱德部队开展军政训练、联络组织,壮大革命武装。
  朱德和范石生两人还一同谋划了部队今后的出路。朱德说服了范石生一起革命,合作建立革命根据地。他们计划将第十六军全军转移到雷州半岛一带后,沿桂越、滇越边境发展,扩大革命力量,在那里建成革命根据地,以图后举。军械补充方面由朱德通过共产党向苏联购买,军费供给方面由范石生设法筹备。因局势急剧发展,争取范石生革命一事未能实现。
  在犁铺头,朱德部队这支仅剩的南昌起义军革命火种不仅解决了给养问题,还暂时不受敌人袭击,有了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和较长的时间进行有效整训,革命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
  二、支持北江农民暴动
  早在1927年12月10日,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进入粤北的仁化董塘时,就联合当地农会、农军领导人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抓捕反动武装头目,并于次日召开群众大会枪决了24名恶贯满盈的土豪劣绅。一度处于低潮的仁化农民运动重新活跃起来。
  在仁化,朱德接到北江党组织转来的中共广东省委要求他率部参加广州起义的指示,便率部到达曲江(今韶关市区)。在韶州火车站准备乘车时,遇到广州起义失败后被打散的二百多人,才知道起义已经提前举行,并且失败了。在范石生的掩护下,朱德率部北撤犁铺头。
  在犁市当铺驻扎几天后,中共北江特委成立,特委机关就设在犁铺头。朱德很快与北江特委取得了联系,成为北江特委三委员之一。他多次寻找革命组织,收编了广州起义失败后跑到这一带的人员。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非常关注朱德及其部队动向,多次指示朱德部队在湘粤边进行武装斗争,特别强调其部队要“成为北江农暴的主要副力”。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和要求,朱德率部白天操练,晚上以连排为单位深入农村,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
  在此期间,朱德曾两次派部队参加曲江西水暴动。1927年12月22日,朱德派出一个连与当地农运负责人欧日章率领的数百农军、农民,向重阳圩大沙洲下村的反动地方武装和民团发起突然进攻,将猝不及防的反动武装打得东躲西逃,初战告捷,拉开了西水暴动的序幕。
  同月28日,反动民团又纠集了1000多人围攻水心、暖水和青水塘3个村庄,企图镇压和消灭农军。农军和不知实情的反动民团不约而同向朱德部队求援,朱德派出部队以国民党“正规军”名义前往,与青水塘村内的农军里应外合。被反动民团请来的“正规军”快进村时,要带路的地主画出村子的地形和标出发动民团的兵力部署。一切就绪,“正规军”突然把这个地主捆绑起来,迅速地展开红旗,挂上红袖章,吹响冲锋号,向反动民团猛攻,把反动民团打得尸横遍野,四处逃窜。打了个将计就计,出其不意!击溃敌人之后,朱德进村同农会和农军干部谈心,鼓励他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他说,烧了茅房盖瓦屋,烧了瓦屋竖楼房,坚持就是胜利!
  西水暴动的两次胜利,沉重打击了重阳圩一带的地主豪绅和反动民团。
  1928年初,朱德率部离开曲江再入仁化时,联合仁化党组织和农军、农会负责人攻打县城,救出被反动民团关押的农军干部和农民,并在县城南教场召开群众大会。后将当地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四团,为其补充军事力量、赠予枪支弹药。朱德离开粤北以后,还指定人员或通过其他方式,与北江的乐昌、仁化、曲江县的农民暴动保持联系并予以支持,推动了北江农民暴动的开展。
  三、与井冈山来的何长工会面
  部队在外“流浪”几个月,与各方面的联系都中断了。为了同各方面取得联系,朱德曾派人往海陆丰与叶剑英部联系,因为听说广州起义之后、叶部退往海陆丰去了。也曾派毛泽覃去找毛泽东部,因为听说毛委员带着一部分武装农民队伍在湘赣边境罗霄山脉活动。事有巧合,毛泽覃还没有找到他的哥哥以前,毛委员派出的何长工却找到了朱德。
  原来在1927年10月,毛泽东刚到井冈山时,就派特使何长工下山寻找南昌起义军余部。何长工辗转几地打听消息,在长沙时得知朱德带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到了广州一带,又绕道来到广州。当时广州起义失败,敌人正在抓捕革命人士,何长工没有找到朱德。于是准备乘火车到韶关再找一找。此时从广州到韶关的火车不通畅,情况混乱,何长工经过千难万苦才躲过反革命武装的搜捕,十天后顺利搭上火车来到韶关。
  到达韶关的时候已是晚上,何长工便找了一间旅馆住下,连续不停地奔波,他觉得自己身上又脏又臭,在旅馆老板的介绍下去一个澡堂洗澡。冬日的韶关总归是冷的,今天澡堂的生意似乎也格外好。只见几个军官口吻的人已先一步在那泡澡聊天了。冬天里的澡堂雾气蒙蒙的,谁也看不清谁,只听见一个军官说:“你听说了吗?王楷的队伍到犁市当铺了,听说他原来叫朱德,是范军长的老同学。”“同学是同学,可是我们对他有严密的警戒,那是一支暴徒集中的部队!”另一个人回答道。接着又无意间听人说,朱德的部队在距离韶关三十里的犁市当铺。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辗转几个省市寻不到,没想到在韶关一间澡堂听到了这么重要的消息。喜出望外的何长工赶紧收拾行装,连夜赶到犁市当铺,终于见到了苦苦寻觅的朱德,而此时距离他离开井冈山已有两个多月。
  何长工首先见到了老朋友陈毅、王尔琢、蔡协民等同志。他与陈毅一起在巴黎留过学,王尔琢是他过去在工业学校时的老同学,他和蔡协民更加熟悉,他们曾经在湘西洞庭湖一道并肩战斗过几个春秋。大家见面之后十分亲热。后来,朱德来了,他很详细地听了何长工介绍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现在转战井冈山的情况,高兴地说:“好极了!井冈山地区虽然人少地瘠,但地势很好,有了井冈山作依托,革命向四外发展,我们的胜利就有希望了。不久前我们派毛泽覃同志到茶陵、桂东带找润之同志联系去了。”当得知毛泽东正在井冈山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非常高兴地说:“正愁没有个落脚的地方,这下好了,可以向井冈山靠拢了。”当晚,朱德、陈毅等与何长工在当铺二楼促膝长谈到深夜。第二天,朱德给何长工三十块大洋和一封信,握着他的手说:“希望你赶快回到井冈山,向毛润之同志问候致意。”
  这次会面,毛泽东和朱德建立了联系,点燃了朱德部队通往井冈山的路,为朱毛部队会师架起了桥梁。
  四、形成游击战思想
  朱德的游击理念,萌芽于他早年开展革命和国外学习期间。护法战争和在西南战斗时,他常使用以少胜多的游击战打法,在德国、苏联学习时对游击战术又进行过研究,产生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部队上山”的游击理念。在率起义军余部到达赣南后,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及保存革命力量的需要,他开始深入思考、探索游击战术和军事战略问题,提出了革命战争中“农民的游击战争是主要形式”以及“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有把握的仗就不打,不打就‘游’”的设想。
基于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朱德吸取了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失败的教训,深刻总结了因只有北伐战争的经验而缺乏游击战争经验导致失败的原因,对游击战术进行了升华、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强敌进攻莫硬打,抓敌弱点我猛攻,孤敌疲敌我